Font Size:
以上面的图片为例。第一张纸的背面涂上微胶囊,第二张纸的正面涂上显影剂。书写时,笔尖的压力使微胶囊破裂,微胶囊中的染料前体接触显色剂显色,从而达到临摹的效果。
无碳复写纸是1954年由美国NCR公司的Lowell Schleicher和Barry Green发明的,是第一种化学压敏记录纸。无碳复写纸背面的微胶囊。早期的微胶囊是通过在含有染料前体的有机微乳液滴表面沉淀水溶性聚合物(如明胶、阿拉伯胶和酯化纤维素)来制备的。沉淀过程受pH值和温度的调节。微胶囊的直径约为3~8 μm(大小取决于微乳液滴的大小)。目前的微胶囊是通过两相界面之间的有机聚合制备的(不再是前面提到的聚合物交联和沉淀的机理),这种制备方法更具可控性。常见的微胶囊“薄膜”包括聚脲、聚酰胺、酚醛树脂等。微胶囊中的染料前体。它被称为“前体”,因为它必须是无色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必须成为有色染料。常见的无碳复写纸可以选择黑色、蓝色、橙色、绿色、红色、紫色等,相应的,所需的染料前驱物也不同。这些染料前体的显色是受ph调节的。例如,所用的第一种染料前驱体:结晶紫内酯(CVL),在酸性条件下,中心碳的杂化模式由sp3变为sp2,整个分子结构变为平面芳香结构,其电子激发态由紫外光区变为可见光区,即由无色变为有色。
无碳复写纸正面的“活性层”,或称活性层。显色层的有效成分是显色剂。常见的显色剂可分为三类:粘土型(组分如[(Mg3−zLiz)(Si4−uAlu)O10(OH)2]Mz+u+[(Mg_{3-z} Li_{z})(Si_{4 -u} Al_{u})O_{10}(OH)_{2}]M_{z+u}^{+} [(Mg_{3-z} Li_{z})(Si_{4 -u} Al_{u})O_{10}(OH)_{2}])、有机型(如酚醛树脂)、芳香羧酸型金属盐(如水杨酸锌)。这些染色体充当质子供体
无碳复写纸的应用无碳复写纸主要用于文件。现有的发票、合同、条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都采用了无碳复写纸。传统的收据只是普通的纸张,因此有必要在收据下面添加碳层。无碳复写纸是用特种纸装订的。就三联无碳复写纸收据而言,它们可分为上纸、中纸和下纸。上纸也叫背涂布纸(代号CB,即Coated Back),纸的背面涂有含有利民颜料油的微胶囊;中纸又称正反面双涂布纸(代号CFB,即涂布正反面),纸张正面涂布显色剂,背面涂布含有利民颜料油的微胶囊;下层纸也叫表面涂布纸(代号CF,即涂布正面),纸张表面仅涂布显色剂。自着色纸(代号SC, Self-Contained)在纸的背面涂上含有利民颜料油的微胶囊层,正面涂上含有利民颜料油的显色剂和微胶囊。上面的纸和下面的纸没有复印效果,只有中间的纸有复印效果。在使用无碳纸打印的文件时,一般会在表格上放置一小块硬纸板,以免写得太硬,造成下面的其他表格被复制。